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塑料垃圾海洋泄漏精準監測及阻控清理技術”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京召開
4月15日,由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海洋中心)牽頭,清華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峻鴻環境固廢處置有限公司等共10家優勢單位共同參與的“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塑料垃圾海洋泄漏精準監測及阻控清理技術”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京召開。
項目實施方案論證專家組由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劉陽生教授、清華大學固體廢物控制與資源化教研所劉建國所長、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湯琳院長、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馬毅研究員、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徐鶴教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張付申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張靜教授等7位專家組成。生態環境部海洋司副司長張志鋒、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全球環境處項目主管國佳旭出席會議并致辭。海洋中心規劃科技處負責同志、項目及課題相關人員等50余人參會。
項目負責人陳艷攏研究員圍繞項目目標、考核指標、項目研究內容、研究方法、技術路線、課題分解、進度安排、實施保障、預期成果等方面詳細匯報了項目實施方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盛慶紅教授、清華大學杜鵬飛教授、南京大學陸應誠教授、廈門峻鴻環境固廢處置有限公司李林曦高工等分別匯報了各課題的實施方案。
與會專家就項目及5個課題的實施方案進行了質詢并提出意見建議。專家組認為,項目聚焦塑料垃圾陸海統籌監測與阻控清理技術難題,開展塑料垃圾“源頭解析—精準監測—高效打撈—智能分選”關鍵技術研究及核心裝備研發,實施方案目標明確、內容完整,團隊實踐經驗豐富,成果可期,對推進塑料垃圾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一致同意通過實施方案論證。
“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塑料垃圾海洋泄漏精準監測及阻控清理技術”項目旨在解決塑料垃圾入海途徑不清、實地監測精度低和陸海統籌阻控難等問題,突破塑料垃圾陸源空間定位及水環境泄漏過程模擬、塑料顆粒質量檢測與通量監測、海洋塑料垃圾“天—空—地”多源遙感精準識別以及海洋塑料垃圾高效打撈技術與智能分選等關鍵技術,開發自動化采樣、高效打撈及智能分選等核心裝備,形成塑料垃圾系統應用示范平臺,為推進塑料垃圾污染治理及循環利用提供關鍵技術支撐,并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引領示范。